社会媒体报道
社会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党群工作>>社会媒体报道>>正文

【中国新闻网】东西问|郑晓云:长江文化,如何由江入海奔向世界?

作者:  编辑:bv伟德国际体育官网  审稿:文宣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02   阅读量:

2024-01-02 0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昆明1月1日电 题:长江文化,如何由江入海奔向世界?

——专访bv伟德国际体育官网特聘教授郑晓云

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

 

从巴山楚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滋润了中国的大好河山。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之一,长江文化是如何萌芽和发展的?又是如何沟通中外、连接世界的?近日,bv伟德国际体育官网特聘教授郑晓云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作出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长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郑晓云: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们往往会认为长江文化是一个宽泛而不易把握的概念。我认为,长江文化是居于长江流域的人类,基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和长江长期互动的过程中构建起来的、具有长江特征、甚至是具有长江流域独特性质的文化现象。通过对长江的自然崇拜和文学艺术创作,在长江上修建水利设施、水上交通体系,以及因长江构建或形成社会组织、社会生活、节日风俗,人们从精神、物质、社会等层面形成了对长江文化的认知、认同与感悟。因而,判断一种文化因子是否属于长江文化,就要看其是否植根于长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具有区别于其他大江大河文化的特征。

中新社记者:长江文化是如何萌芽和发展的?

郑晓云:谈到长江文化的萌芽和发展,要提及两个效应。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1/01/c587975fda7742669caa268beac40abe.jpg

青海省果洛州,三江源国家公园美景。马铭言 摄

一是根基效应。长江文化植根于长江的自然环境,发展自人类与长江自然地理环境的互动。长江流域地域广阔、地貌形态多样,形成了如青藏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的文化。长江流域内有着30多个世居民族,是中国民族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少数民族文化也是长江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是融合效应。长江文化,是和其他地区文化乃至其他国家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形成的。在时间上,早在三国时期,地处长江中游的东吴就与南洋诸国开始了商贸往来,相互遣使,南洋诸国更是频繁前来朝贡。在这个时期,由于商业以及造船业发达,东吴及随后的政权与包括林邑国(今越南中南部)、扶南国(今柬埔寨境内)等国有了频繁的政治和商贸交往。尤其是扶南国控制着马来半岛,与扶南国紧密的政治和商贸交往扩大了长江中游与南洋诸国的交往。向西面,东吴、两晋时期与西亚及大秦(罗马帝国)也有较多的来往。在空间上,隋朝在春秋战国时期运河的基础上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让长江与黄河、钱塘江、淮河、海河联通,让文化交流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切显示了长江文化的开放性。

东晋到北宋发生的“衣冠南渡”,让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产生了互动和交融。正是两条母亲河互相融合、互相影响、共同促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让中华大地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

中新社记者:长江文化与世界其他在大河流域诞生的文化有何不同?

郑晓云:首先,大量的考古发现佐证了长江文化的久远性,其起源时间不断向前推移。例如,考古学家在浙江浦江县上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陶片有谷壳印痕,距今约一万年,这说明长江至少有上万年的稻作历史,这同时伴随的也是一部文化史。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1/01/f048af1a3b534a8295ad5673d954508c.jpg

航拍重庆市巫山县长江三峡库区腹心。李嘉娴 摄

其次,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延绵6300多公里,干流及支流流经19个省份,从青藏高原奔流向东,哺育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长江文化的丰富性。

最后,长江文化从古至今未曾中断,一直延续。诞生于数千年以前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玉文化、青铜文化等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诞生在长江流域的传统习俗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也流传至今。

世界上的一些大河文明诞生的年代非常早,具有久远性。但这些大河流域文化的延续性、丰富性都是无法与长江文化相比拟的。如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已兴起,但如今仅存部分考古学遗迹,未能延续至今;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与非洲的刚果河流域拥有上千年历史的部落文明和城市遗迹,但不论其发展的规模还是层次也不能和长江比拟。

中新社记者:从古至今,长江文化是如何沟通中外、连接世界的?

郑晓云:长江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文化“动脉”。

例如,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古老的桑蚕养殖地,基于此,大规模的丝绸生产、加工和贸易才能形成。中国以丝绸为纽带,与中亚、欧洲等地产生沟通、联系,就此形成了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货物贸易多元化前的早中期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出了关键性贡献,提供了这条贸易道路承载的核心商品。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1/01/d408ab7dba974920a1efc67b7c7ec8ed.jpg

位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许丛军 摄

再如,以苎麻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布料,在千百年中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了轻巧、廉价的衣着原料。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和钱山漾遗址中,已发现苎麻绳和苎麻布的实物。随着时间推移,苎麻的种植范围由长江以南逐步扩大到中原各地,传到欧洲各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1/01/744d44bba4b448ccb3041e579dcfdcbf.jpg

福建省泉州市,游客正在挑选白瓷茶具。李嘉娴 摄

同样诞生于长江流域的漆器、瓷器,在传入日韩、欧洲等地后都对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以后,长江流域成为中国最大的瓷器生产区域,同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展开,瓷器成为最大宗的贸易产品输出海外。瓷器制造技术也在欧洲一些国家生根发芽,例如芬兰、葡萄牙等国都建有很多瓷器生产工厂,青花瓷在这些国家大量生产,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装饰品和大规模的室内建筑装饰品。

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到,长江文化对于海内外从精神文化到物质文化再到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新社记者:新时代,应该怎样讲好长江故事,通过长江文化与世界对话?

郑晓云:第一,从共同关注出发讲好长江故事。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是世界性的难题,同样身处大河流域的人们则关注着大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长江文化根植于长江流域,在人类与长江漫长的相处中形成,能够为人类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提供借鉴和经验。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1/01/9e10fb1e23e24bbaaa90c6013c8fe225.jpg

在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山珀小学,老师向学生普及《长江保护法》。徐慧 摄

第二,对环境的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趋势,讲好长江故事要着眼时代。长江文化的时代性决定了:一方面,长江的历史文化发掘和考古发现,在学术角度上是国际关注的热点;另一方面,对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保护、构建长江流域的环境友好型社会,都是新时代长江文化的要素。

第三,应更多通过国际学术交流,讲好长江故事。通过中外学者的研究合作,促进长江文化研究的中外成果互相借鉴,培养一批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学者,增强长江文化国际传播的权威性与说服力。(完)

受访者简介:

https://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1/02/3822857a2bb14d589576b42e41d0682d.jpg

郑晓云,bv伟德国际体育官网特聘教授、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的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现任法国水科学院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水博物馆网络科学顾问、中国水利博物馆联盟副主席等。近年来,他持续关注长江水文化研究,包括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长江大保护、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

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gn/2024/01-01/10138949.shtml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bv伟德国际体育官网(股份)有限公司 -Green Sports Ap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