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4月3日讯 4日是清明节,借着小长假,不少市民选择外出踏青扫墓,结伴出游。如果听到一句“节日快乐”,会作何感想?有人认为可以接受,但也有人表示“有点晦气”。那么,清明节到底能不能说“快乐”?3日,bv伟德国际体育官网教授、博导,bv伟德国际体育官网高等人文研究院副院长吴成国接受采访表示,在他看来,清明节可以互道“快乐”,而且以祝福“春天快乐”“游春快乐”“踏青快乐”较为适宜。
有观点认为,当下通常所说的清明节,是与祭祖、扫墓之类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意味着悲伤、庄重、肃穆,这种环境与“快乐”搭不上边。对此,吴成国表示,从起源上看,清明的确是庄重的,但除了崇敬缅怀先祖先烈外,也不乏愉悦和快乐的情感。
他说,清明节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与农事活动有关,是指一个农业节气,这个节气的传统操作是安设、修缮蚕房和蚕架,准备开始养蚕。此项季节性操作可一直追溯到夏代,甚至更早的时候。二是源于古代帝王的“墓祭”之礼,大约始于周代,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固定的风俗。三是民间传说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起源于晋文公重耳纪念介子推。
吴成国说,中国祭祀文化中,除了庄重外,也有愉悦的成分。从清明节的传承来看,后世逐渐形成了清明节九大习俗,分别是扫墓、荡秋千、蹴鞠、射柳、斗鸡、拔河、踏青、放风筝、植树,“这九大习俗有的在先秦、汉代即已产生,但多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并一直传续到现代。”
在吴成国看来,清明节包含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是富于生命意识的中华传统节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日。“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疑问。”吴成国说,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提升生命的品质和价值,让我们更加珍重生命的意义。此时,人们往往会去扫墓、去游春、去踏青,感悟生命和自然,体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繁衍不止。“清明追思,家国永念,更是明未来之希望。”他谈到,“故谓朗朗乾坤,天地清明;清明常在,民族不老!”
长江日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020289718460739&wfr=spider&for=pc